创新技术赋能高血压防治——美敦力进博会圆桌共议难治性高血压管理新路径-新华网
2025 11/07 17:15:18
来源:新华网

创新技术赋能高血压防治——美敦力进博会圆桌共议难治性高血压管理新路径

字体:

  11月6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美敦力在国家会展中心举办以“创新技术赋能难治性高血压防治”为主题的圆桌讨论活动。来自临床、公共卫生、政策研究及行业领域的多位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创新疗法RDN(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在中国高血压防治体系中的临床应用、卫生经济学价值及未来发展方向。

  美敦力大中华区企业事务及传播副总裁曹珊女士在欢迎致辞中提到,进博会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国际平台,美敦力连续八年全勤参与了进博会,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了从“参展商”到“投资商”的战略升级,借助这一平台已经引入了33款创新产品,其中Symplicity RDN高血压治疗系统就是很好的一个例证:从2020年第四届进博会上“中国首展”,到仅5个月后在海南完成了中国首例特许手术,实现了“从首展到首植”的“进博加速度”。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俞卫,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院教授、昆山杜克大学教授阎丽静,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应用评价分会会长蔡葵,美敦力中国区冠脉及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业务运营部门副总裁陶嘉等嘉宾参与了讨论。会议由艾社康亚洲创始人兼CEO刘畅主持。与会嘉宾围绕“难治性高血压管理的短板与提升空间”“创新疗法的多维价值”“医保支付与体系落地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高血压防控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规模达2.45亿人,另据《难治性高血压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引用数据,高血压患者中约8.8%为难治性高血压。传统治疗手段以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为主,但长期依从性差、疗效不稳定,使血压控制率长期徘徊在三成以下,亟需新的治疗思路和技术突破。

  

  阎丽静教授首先用三个20%说明了当前高血压防治的现实情况: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的分析,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中约20%归因于高血压;中国高血压的患病率超过20%;高血压危害大、患病率高,且存在一个难点——即使在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甚至多重用药的情况下,仍有约20%的患者难以控制血压。这些数字形象地说明了高血压所带来的危害以及攻克高血压尤其是难治性高血压的重要性。

  

  金春林主任则补充说明了目前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存在诊断不准确、治疗方式差异较大等问题。一旦确诊,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治疗手段,尤其是针对难治性高血压,要注重新治疗技术和治疗手段的应用,提升治疗质量。此外,不同医疗机构之间还需要更好地衔接,加强出院后的跟踪随访,确保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技术创新带来全新治疗选择

  RDN作为一种微创介入疗法,通过射频能量阻断肾动脉交感神经信号,从源头调控血压。据美敦力官方信息,截至目前,该产品和系统已在全球近80个国家获批上市,并于2024年正式获批在中国上市。

  

  陶嘉介绍,美敦力持续推动RDN的本土化发展,并与全国多家医院合作开展真实世界研究。他表示:“RDN的意义不仅在于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更在于推动高血压防治体系的整体升级。我们希望通过不断的创新,让有需要的患者能够找到更加有效的疗法;通过与临床的合作,让这个新的治疗手段能够更加规范地开展;同时通过技术和理念的普及,让全社会对高血压管理的认识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专家共识:技术创新须与体系创新并行

  

  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出发,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俞卫认为,RDN疗法的推广不能只看短期投入,而应从全生命周期评估其社会回报。其不仅能降低因高血压并发症导致的残疾、早逝风险,还能提升生活质量、保护劳动力并减轻家庭护理负担。他建议,医保、商保等支付方可以建立分期付款等融资机制解决单次治疗费用较高的问题,同时将长期疗效纳入考核标准,实现“疗效挂钩”的动态支付模式。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应用评价分会会长蔡葵则从行业角度指出,创新技术落地的关键在于科学评价与标准化体系建设。他反对仅以采购价格作为技术评估标准,主张采用涵盖患病、诊断、治疗到康复全过程的“全周期评价”,综合考虑患者个体属性及其对家庭、社会的连带价值。倡导通过跨机构协作不断完善经济学评价工具,推动医保部门认可技术的普惠性与长期效益。

  体系落地:多方创新共同发力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表示,推广创新疗法,需要从三个“创新”入手,一是做到模式创新,要建立专病中心,建立专病诊疗网络,通过分级诊疗的制度将诊断、治疗、康复等环节贯通起来;二是做到支付创新,医保的支付要向价值购买转变,根据治疗效果来付费;三是做到证据创新,好的治疗技术要经过第三方科学系统的评价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总结与展望:共建生态,让创新落地

  

  在论坛最后,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作总结发言。他首先强调了高血压是一种综合征,会危害整个循环系统,指出:“高血压不是单一的心血管问题,而是一种全身血管功能障碍的体现。”在回顾了肾动脉去交感(RDN)技术从提出到在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先试做第一台手术,再到中国正式获批引入临床应用的十几年发展历程后,他提出“每一次跨越都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理念的升级。” RDN疗法的出现,让我们第一次有机会从神经调控层面干预血压,它代表了介入医学从‘开通血管’走向‘调控系统’的变革。”

  展望未来,葛均波认为,随着临床对于高血压综合征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以及RDN等创新疗法的应用普及,临床医生在面对难治性高血压时将拥有药物之外的另一种治疗手段,而且这种治疗手段还有可能在其他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美敦力:以创新助力健康中国

  应对难治性高血压的挑战,需要临床的勇气、科技的智慧、经济的远见与政策的魄力。陶嘉最后表示,美敦力将继续秉承“减轻病痛、恢复健康、延长寿命”的使命,与政府、学会及医疗机构携手,推动RDN疗法在中国的本土化落地与体系融合,帮助更多患者重拾健康、享受自在生活。

  

【纠错】 【责任编辑:朱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