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济实验室到全球市场——莫莽与同星智能的工业软件突围之路
在上海嘉定这片产业创新的热土上,上海同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莫莽正带领团队书写一段中国工业软件的崛起故事。200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的莫莽,是一位典型的“技术派”连续创业者。
莫莽和同门学弟谢乐寅博士、刘矗博士的创业梦想早在同济求学期间就已埋下种子。母校一直强调学术要与产业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在课堂和科研中,他深切体会到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点燃了他和团队自主创新的火花。
在同济大学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创业氛围滋养下,这支年轻团队内心那点“创新小火苗”最终落地生根。创业之初,他就获得了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基金会的资助,并荣获“天使基金优秀项目雏鹰奖”,这第一把支持之火,让莫莽团队更加坚定了走下去的信心。
同星智能聚焦研发国产自主可控的汽车电子基础工具链产品,大幅提升了国内汽车行业的设计开发效率,降低了研发和测试成本。
作为本土企业,同星智能展现出极大的市场灵活性。莫莽表示,“一线工程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参与到产品迭代反馈中,让我们的工具链每天都在和产业一起成长。”
同星智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嘉定区浓厚的产业氛围和上海精准的人才政策支持。莫莽感慨,“在我们画个5公里的圆内,就有几十家客户——从整车厂、零部件企业到权威检测机构和高校。这不仅是客户资源,更是产业前沿需求和人才的聚集。”
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阶段,嘉定区和上海市的政策支持从未缺席。莫莽特别提到,“在公司经营最困难的阶段,人才服务专员及时协调科创贷帮助我们渡过难关;当公司走向更广阔市场时,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专项培训课程又如期而至。”他由衷地感叹:“创业很苦,但在上海创业却很幸福;创业很孤独,但在上海创业并不孤单。”
同星智能的创业理念是用工具链“连接起物理世界和科学世界,持续定义软件”。在莫莽看来,这正体现了同济精神的核心——“既能仰望星空,也能脚踏实地”。从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到全球市场的商业成功,从一个人的创业梦想到一个行业的自主可控,莫莽和他的团队正在用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目前,同星智能已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由国投招商管理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二期领投。站在新的起点,这家诞生于嘉定、成长于上海的企业,正朝着更广阔的全球市场迈进,成为中国工业软件崛起之路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