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专题重点报道
三轮驱动 便利通检再提速
 
    

  2012年,上海港以货物吞吐量7.3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252.9万标箱的成绩,继续稳居世界第一。2013年8月,这两项指标又取得了两位数增长。外贸经济,已当仁不让地成为上海这座国际化城市最重要的名片之一。

  如何在高起点上再求突破?唯有创新,再创新。为上海这辆高速行驶的外贸经济列车装上提速保质的新“轮子”,是上海检验检疫部门近两年来的重要工作目标。自2012年起,上海检验检疫局以现代信息化、物联网技术手段为核心,全面应用“智慧检验检疫”创新监管,积极探索以“通报通放、快检快放、即查即放”为代表的“三轮驱动”工作模式,服务上海口岸大通关、大外贸的形势,实现一线口岸查验的科学化、快速化、数字化,为服务上海外贸高起点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通报通放——实现任意窗口报检取单的人性化服务。自2013年9月26日起,上海检验检疫局全面实施入境货物“通报通放”工作模式,全局16个分支局、办事处均可受理机场口岸、洋山口岸、外高桥口岸和吴淞口岸入境货物的申报/报检、放行和签证业务,实现了上海局辖区内三大海港口岸和两大空港口岸通报通放的全覆盖。“通报通放”的全面实施,彻底改变了检验检疫的报检模式,给企业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效益。上海美蓓亚精密机电公司报检员小关就深有体会:“以前口岸局和属地局报检量不均衡,口岸局报检人员扎堆,窗口压力大,速度和效率提不上去。我们公司离浦江局最近,以前从口岸进口的货物很多要到口岸报检,路途远,报检慢,十分不便。实行“通报通放”后,我们可以就近在浦江局报检,而且浦江局工作人员对我们公司产品也比较熟悉,对口监管十分方便。”据不完全统计,“通报通放”可为报检企业每单节约200元左右,包括人员成本、交通成本、快递费用等,其隐形价值更难以估计,有力提升了上海口岸的通关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为使“通报通放”切实提升报检速度,各分支机构还纷纷采取了多种服务措施,进一步提升了服务质量。航交所办事处自行研发了“入境货物自助申报系统”,实现了占报检量三分之一的木包装的自动报检,有效释放了窗口压力;浦东局对报检量大、诚信度高的报检企业开设了快速审核通道,浦江局设专窗解决量大的产品报检,实现了报检分流;各局通过统一工作规范和操作标准,进一步简化了报检环节,缩短了报检时间。“通报通放”的全面实施让企业不但可以“就近申报、就近放行、就近取证”,还可以享受优质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通报通放”也改变了检验检疫的把关服务模式,有效改善了通关环境,在服务外贸企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创出了新路子,为上海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改革实现“三轮驱动”迎得了开门红。

  快检快放——大力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信誉的助推器。进入查验环节,要的不仅是速度,更须保质量。于是,新一轮的“快检快放”改革也应运而生。除了“便捷”以外,更重要的是,这项改革要进一步激发企业的产品质量责任意识,还“权”于企,变大包大揽的批批检验员到监管引导为主的质量观察员,上海检验检疫部门探索的正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新路子。事实证明,此番以上海口岸进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为试点的改革,正在给上海的优质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快检快放”在“快速检验、快速放行”前,先设定了“风险监测、信用监管”的要求。只有符合条件的才能成为受惠企业,享受“快检快放”的特殊待遇。而“受惠企业”不但能在检疫环节降低时间和经营成本,还能被优先纳入“免办CCC诚信推荐企业”和“国家免验产品”申报计划。上海局本着达标一家推荐一家的原则,主动指导、帮助受惠企业获得这些资质。

  2012年11月28日,首批25家上海口岸进出口工业产品“快检快放”便捷化监管措施试点企业颁证仪式在沪举行,此模式的推出,大大地促进了企业对于自身产品质量和诚信水平的提高。对行业中的标杆及龙头企业来说,享受“快检快放”优惠政策就能使企业在国内同行中的信誉获得大步提升。以先锋高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为例,获得“快检快放”称号后,北至山东大连,南至广东惠州,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慕名而来,与该公司就技术研发和产品加工达成全新合作。

  即查即放——颠覆传统的物联网技术查验新模式。技术革新带来检验检疫发展的新机遇。2013年9月26日,作为“打造经济升级版,实现质量强国梦”全国质量月系列活动之一,一场以现代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即查即放”现场查验模式启动会在上海检验检疫局举行。这意味着以“快捷、规范、可控、溯源”为特点的现代物联网技术首次成功应用于检验检疫现场查验放行工作模式,“上海智检”助力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该模式目前已在临港产业区先行先试,为临港企业从口岸查验、入厂检验、港口建设等提供便捷化服务,积极支持上海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同时该局还将该项技术应用到暂时进出口移动压力容器的监管中,保障人民安全。多年研究开发出的“基于物联网的进出境(集装箱)货物检验检疫物流监控系统”,坐拥多项专利,得到了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上海市政府等方面的一致支持。这项创新,使得现场检疫人员再也不需要面对堆积如山的纸质单据,他们只需手持一个带有“RFID读写装置”的移动执法终端——全部查验过程都可以电子信息的方式记录在终端,并即时上传至云端,交互给局端业务平台与口岸电子监管平台,达成无延缓的“即放”。

  一查,一放,从开箱到封箱放行,全部过程用时不到10分钟,“即查即放”给传统检验检疫检疫工作模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创新。未来,此举不仅能进一步优化口岸综合服务能力,还能解决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难题——跨部门的监管模式一旦施行,必将打破信息不畅的藩篱,为实现贸易通关信息大数据的互通共享创造根本的前提。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