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草地》到《疯狂的石头》,从《疯狂的赛车》到《无人区》,从《疯狂的外星人》到《我不是药神》......“鬼才”导演宁浩塑造市井小人物的功力,反映“当代性、本土性、创新性”的作品,被业内评论家称为:中国内地近10年来“最现象级”的——既能将商业与艺术完美结合,并具有独立态度和视角的商业片导演。
精彩观点
您早期的作品给不少人一种向商业喜剧转型的感觉,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我拍的不是喜剧片,喜剧与荒诞戏剧是有差别的。
在我心里面的标准,我认为喜剧和荒诞戏剧之间是有差别的。喜剧的世界是不会死人的,是超乎物理的存在,演员的表演是比较飞的。而荒诞戏剧则是找到生活中的荒诞点和人物本身自相矛盾的部分,所以其实演员只需要按照逻辑去演就可以了。所以我自己认为拍的作品不算是喜剧。
作为导演,您是怎样把控影片整体结构与段落细节的关系?
灵感是基础,一个剧本可能要花2至3年去完成。
从各种角度都有。有的时候是先有一个创意,有的时候是先有一场戏,甚至有的时候是先有一个画面,都可以成为是灵感的基础。然后通过这个基础,要花很多精力去做延展。所以我认为,一个剧本大概需要2到3年,我们去讲一个故事,到最后让它成为一部电影,有很多时候还是失败的。
您的电影中会运用到很多方言,人物十分接地气,您对于电影题材的选择是如何考虑的?
“真”情流露,一切都为了生动。
电影,一切都是为了生动。其实并非刻意运用方言,只是有些演员角色和地域用方言来讲会更生动一点,这确实是我自己的一种偏好,也有很多导演认同。目的只有一个,为了求真。如果普通话并不影响“真”的表露,我觉得也是可以的。
我本身很接地气,我没活在空中。因为大家都是普通人,所以我会更关注周围普通人的生活。我小时候生活在一个钢铁企业的大环境下,我对这种带着“钢铁劲”的审美比较有兴趣,它有一种粗粝感。
这次作为亚新奖评委,您对电影的评判标准会有怎样的不同?
新导演的本真与创造力是亚新奖重要评判指标之一。
亚新奖是面向全世界成熟的导演和作品。其实审美的需求就是导演的能力,作品本身的审美需求会特别高。亚新的单元主要是针对青年导演的第一到第二部作品,因为我个人也拍过,所以很理解他们。实际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你作为一名刚刚崭露头角的导演,本真的部分和最具创造力的部分有多长、多突出,对我来说是个很重要的评判一个指标。
随着中国电影观众的“口味”越来越高,您未来有怎样的创新计划?
观众“口味”越高越能为未来电影发展奠定基础。
观众“口味”越来越高,正代表着“口味”也越来越丰富,未来会有多种多样的需求和可能性。这样的话实际上是为电影的多种类型的发展奠定基础。我认为,做各种不同类型的探索是中国电影最有空间的部分。
您觉得现在中国的科幻电影在世界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为何您不赞同“今年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这个说法?
科幻电影并不比其他类型电影更厉害。
全世界电影类中,科幻电影只是其中一个。 它并没有比武侠片、西部片、情感伦理片等其他类型电影更厉害。随着我们国家在科技领域得到了比较长足的进步,它自然也会高频率出现。但是我们不要一窝蜂的去做,平和的对待它就好。早在80年代,我们国家对这种类型就已经有所探索,并且非常成功。 所以这个“元年”只是针对后出生的人的而言吧!
导演高希希曾在上海电视节上提过“流量演员演技不好要怪导演”,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流量明星就是演员,演员一样能成为非常好的导演。
什么是流量明星?我觉得就是演员,他们都是演员。比方说我们小时候看四大天王,他们应该也算是流量明星。我们的苏有朋导演,曾经也是流量,我觉得他们一样成为了非常好的导演,同时也是非常优秀的演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能不停地选择正确的位置和正确的角色。所以当导演在选择演员的时候,别藏着贪心的部分,非要去从人家身上得到些什么。
最近,您一直在扶持新导演,您是如何看待资本与导演之间的关系?
既不要饿死,也不能拔苗助长。
我觉得,从资金和导演的项目之间来说,既不要饿死,也不要拔苗助长。新导演切记忌讳操之过急,对待每一部作品要非常谨慎,要视为自己最重要的作品,甚至是最后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