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孩子服务的医院,该是什么模样?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同年,我国儿科专家泰斗富文寿和苏祖斐携手创办了上海难童医院,即上海市儿童医院的前身。全国第一家儿童专科医院就这样在战火与大爱之中诞生。
如今,上海市儿童医院借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合现代化的创新管理机制,一所以“精品、人文、智慧”为独特气质的儿童医院呼之欲出。这背后,沉淀着一代代医务工作者守护孩童健康的深厚情怀。恰如苏祖斐先生对于儿科事业的评价:为孩子的健康服务,这是太阳底下最有爱心的事业。
近日,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于广军做客新华访谈,围绕改善医疗服务、打造智慧医院、推动长三角儿童医疗一体化等话题,激荡思绪,吐露心声。
精彩观点
在改善医疗服务方面,上海市儿童医院有哪些经验举措?
打造儿童友好型医院,必须关照每一个孩子的切身感受。
“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方位人性化服务成为诸多医院的发展方向,专为孩子健康服务的儿童医院更是如此。近年来,针对儿童在就医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上海市儿童医院通过三方面举措改善儿童就医服务。
第一,便捷就医。医院在2014年率先开通了微信预约、挂号,网上预检,随后又推进移动支付。一个有效举措是诊前化验,家长依据预检护士的提醒,提前做好血常规等检查,“带着结果看医生”,减少二次排队的几率。初步统计显示,有超半数的家长在普通门急诊中选择这种方式。此外,医院创新性地推出一站式输液、家庭雾化等举措,力图解决家长在带孩子就医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排队之苦”、“奔波之劳”。
第二,温馨就医,注重关照到每一个孩子的切身感受。我们提出打造“儿童友好型医院”,将儿童友好的观念贯穿于医院环境营造中,现在,医院大厅每层楼的墙壁上都有趣味主题卡通图案,比如二楼的森林主题、三楼的动物园主题等,住院部还有阳光爱心小屋等,借此拉近孩子与医院之间的心理距离,缓解孩子的就医恐惧。在就医、护理环节中,我们还推出“无痛注射”、“无哭声手术室”等举措,尽可能削弱就医过程中可能给孩子带来的痛苦。
第三,合理就医。我们推动一系列健康教育和科普项目,增进医患沟通,将健康知识精准递送到到家长手中,通过提升家长的健康素养,奠定儿童健康基石。比如明星品牌“家长学校”,会定期在线上发布健康教育信息,线下双休日开展免费健康讲座。“妈咪宝贝帮”项目则包含了从妈妈孕期到孩子成长在内的健康讲座“套餐”,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
当下,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达成共识:人文关怀,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上海市儿童医院如何打造人文医院?
人文医院的建设,紧密围绕着上海市儿童医院的院训——厚德、慈爱、敬业、创新来展开。
人文医院的建设,紧密围绕着上海市儿童医院的院训——厚德、慈爱、敬业、创新来展开。
从环境设施而言,经过专业设计,医院的每个楼层都设置了相应的主题色块、主题动物形象等,让来诊的小朋友首先从视觉上感受到爱和希望,放松紧绷的情绪,同时方便他们记忆楼层、病房,另外,如我们医院的标识既是一张笑脸,也由妈妈和孩子的图像组成,这恰恰是医院文化元素的直观呈现。
从精神层面来说,上海市儿童医院的文化至少包含三个层面。首先,作为中国第一所儿童医院,为救助难民的孩子而诞生,慈爱、公益注定是上海市儿童医院血液里流淌的基因;其二,医院坐落于上海,也汲取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一些小细节是,医院还在大厅设置了上海人小时候玩的打弹子等小游戏,体现海派文化元素。其三,则是医院全体员工秉承专注严谨、久久为功的医学专业精神。
从制度层面建设来说,我们鼓励创新,上海市儿童医院在中国儿科史上有过很多“最早”,包括最早设立小儿外科、首家成功开展连体婴儿分离术的儿童专科医院等。我们鼓励医院之间、医生之间开展团结协作,多学科合作,并设立了不少专病联合门诊。当然,员工满意度也是医院文化建设的直观体现,医院工会推动实话实说,经常听取一线医务人员的意见,今年我们还计划开展员工健康促进活动,为员工提供体检、健康餐饮等服务。
过往经历显示,您是国内最早接触‘互联网+医疗’的医疗人之一。在您执掌上海市儿童医院以来,这所全国最早建立的儿童专科医院,在信息化、智慧医院方面走在前头。信息化对于儿童医院来说意味着什么?一所智慧化的儿童医院是如何炼成的?
从‘互联网+’迈向‘智能+’,信息化为医疗服务的提档升级不断注入底气和能量。
上海市儿童医院要打造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战略引擎。我们提出5R(PRM患者关系管理系统、EMR电子病历、HRP医院资源管理系统、SRIS科研信息管理系统、RHIE区域健康信息系统)模型,实现临床信息系统、结构化电子病历、移动物联网、互联网+应用为一体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
我们重点打造互联网儿童医院,把“互联网+服务”率先应用到儿童医疗服务中。实现了从预约、挂号、支付、咨询到随访、健康教育的全流程互联网医疗服务。上海市儿童医院率先通过了高级别信息化评价评审,标志着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在国内居于前列。
其一,实现信息的高度集成,原先可能散落在不同科室、不同就诊阶段的患者信息进行“集合”,同时结合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医联平台,方便医生快速获取患者信息,形成电子治疗档案,精准诊治。
其二,对用药、输血、输液、手术转运等医疗业务闭环流程进行深入改造,为医疗质量安全“把好关”。以药品的闭环管理为例,药品的开设到执行,每一个环节都是被记录、可追溯的,通过条形码确保安全性,保证药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通过正确的剂量,进入正确的病人体内。
其三,推行无纸化,院内所有的记录均实现电子化、可追溯,确保信息能够及时共享、及时传递,同时减少资源消耗。
我相信,技术浪潮不断更迭,今后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从“互联网+”时代逐步走进“智能+”时代,信息化将为儿童医疗服务的转型升级不断赋能。
‘人工智能+医疗’成为热门领域,让我们初窥‘未来医院’的雏形。在这方面,上海市儿童医院是如何‘尝鲜’的?
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医疗场景,上海市儿童医院先行先试,大胆着手探索和实践,传统的‘寻医问诊’正在酝酿大变动。
人工智能在上海市儿童医院的渐次落地,目前主要在三处。
在改善医疗服务方面,人工智能预检问诊系统第一版已嵌入到医院的微信公众号中,借助这项技术,患儿家长得以更加合理就诊。
与此同时,一项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正在帮助儿童医院的医生合理开展诊治。比如,传统基于人工视觉的影像学骨龄评估,耗时长、效率低,判断结果医师之间误差较大。随着“CHBoneAI—人工智能骨龄检测系统”在医院的临床应用,如今,借力人工智能,从读片到输出骨龄诊断报告甚至无需30秒,大大节省了时间,诊断准确率则达98%。
再比如,儿童在临床上有很多遗传性疾病或基因相关的疾病,单一个孟德尔遗传就有8000多种疾病,涉及到表型就有13000多种。在诊断时,如果没有明确的基因组变异点、突变点,医生做出准确判断难度较大。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我们自主研发了遗传病辅助诊断系统(GPS),医生只要将患儿的关键表型输入系统,系统就会给出种一些疑似疾病的初步判断,指导医生进一步检验、检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的确诊。
同时,在学习国内外知名医院在人工智能应用于物流管理新方法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医院物流机器人这一方向。事实上,每一家医院都有外包护工,承担运送、陪检等基础工作,但流动性大、人手紧缺、易发生运输物品错拿、错送等差错等问题长期存在。如今,利用物流机器人运输部分科室的药品,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护工的压力,同时装载量大、准确度高,植入机器人的医院文创元素也深受孩子的欢迎。目前,医院准备在原有2台物流机器人的基础上,再增加两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