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图
手机图

要闻 政务 舆情 科创 产经 金融 时尚 旅游 教育 民生 文化 房产 体育 健康 图片 无人机 VR 原创 长三角频道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底气来自于哪里?近日,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接受了新华网专访。他表示,尽管挑战重重,但是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深度城市化和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推动下,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仍然具备增长动能。”

    “深度城市化也就是利用城市群来实现区域的融合发展,通过以点带面缩小发展鸿沟,将中国80%的人口纳入城市群体系,为中国经济提供新的增长路径。”
精彩观点
新华网邵宇
1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2
邵宇

国内经济“服务业和制造业关系”、“消费和投资关系”、“内需和外需关系”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国内经济“服务业和制造业关系”、“消费和投资关系”、“内需和外需关系”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国内经济“服务业和制造业关系”、“消费和投资关系”、“内需和外需关系”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778d2a273873d333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当前世界经济局势复杂,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这艘万吨巨轮依然能够实现6%左右的增长,可以说已经是人类经济体系的一个奇迹。从中国经济每年绝对增加值来看,依然相当于一个新兴经济体,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拉动还是非常明显。
严峻挑战下,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经济“服务业和制造业关系”、“消费和投资关系”、“内需和外需关系”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数据显示,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持续提升,服务业的扩张在提供就业吸纳的同时,也将改善居民收入。在消费和投资方面,虽然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比较明显,但是消费所提供的增长更位稳定。当前,消费分层、消费升级的趋势比较明显,品质消费逐渐成为“刚需”,这是积极的变化。同时,中国的内需市场也在崛起,内部市场驱动经济发展变得更有持续性。
上述三个关系的转变,说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正在改善。
1

下一步中国经济的增长动能将来自于哪些方面?

下一步中国经济的增长动能将来自于哪些方面?
2

深度城市化将引领中国经济的下一轮增长。

深度城市化将引领中国经济的下一轮增长。
深度城市化将引领中国经济的下一轮增长。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11e0e1b14743acc1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讨论中国经济的下一轮增长。
在需求方面,我认为深度城市化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能,我称之为“城市化2.0”。过去的城市化,更多是土地的城市化,而深度城市化是核心是人的城市化。也就是通过城市群来实现区域融合发展,以点带面的发展将有效收敛发展差距,提供新的增长路径。
我们预计,未来中国将形成20个左右的城市群,吸纳80%人口。这些人口未来是能够留在城市的,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城市化2.0”是以人为本的,这将给配套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行业带来机会。
在供给侧,新的增长动能在于中国能否启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也就是工业化4.0。新一轮工业革命涵盖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产业、生物和基因技术这些核心内容,目前已经是世界各国的“兵家必争之地”,竞争十分激烈。
1

启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关键是什么?

启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关键是什么?
2

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

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
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42a9ee07fd75a726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启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引领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的发展,需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这包含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内容。
宏观方面,现代化经济体系包含微调和改进后的宏观政策、财政支持和货币政策,以保证中国宏观层面的资产负债表的稳健和可持续。
中观方面,产业结构有进一步改革的空间,尤其是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应当加速发展“2.5产业”——也就是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业。中国过去的高速增长来自于“商业银行和城市化“的驱动。未来,中国制造业要迈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不是来自商业银行,而是来自专业的风险投资机构。这也要求我们会计、咨询、金融法律等等这些领域都要补足短板。这些“2.5产业”是支撑先进制造业成长的关键所在。
微观方面,我认为中国教育和科研体制的创新是当务之急。创新来自于科研。能不能启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取决于你的基础研究水平怎么样。
1

最关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哪部分改革?

最关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哪部分改革?
2

离岸和在岸业务同步发展,并且控制风险。

离岸和在岸业务同步发展,并且控制风险。
离岸和在岸业务同步发展,并且控制风险。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26f0889814ef9d30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改革试点对中国下一轮的开放创新至关重要。
首先,上海是建设中的全球金融中心,理应承担起全球金融资源配置的功能。金融一方面要服务实体经济,另一方面金融要为整个经济抵御风险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案。金融的现代化程度和开放水平密切相关。上海能否和其他几个全球金融中心城市一样,成为金融业务离岸和在岸的一体化中心,临港就具有关键作用。因为浦东当前主要是在岸业务,将来这部分在岸业务要和临港形成有机互动。上海要通过先进的管理方式,保证全球的金融资源向这个区域集中,同时又保持风险整体可控。
同时,在先进制造业布局上,我们也看到了临港的中期目标。现在,包括大飞机、新能源汽车、芯片、生物医药等先进行业已经在临港加快落地。临港有希望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先进制造业的一个制高点。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